一度甄选APP创作者|HL
女儿不愿意学钢琴,无意中发现了音乐壳,它让我意识到了音乐启蒙的误区
从女儿中班开始,我就考虑开始给她学钢琴,但试听了本地几家知名的机构,孩子都不愿意学。转而考虑别的乐器,那么给孩子选择什么乐器呢?她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呢?我选择纠结中。
女儿中班暑假的时候,发现了一门能帮助我选择乐器的课程——《器乐王国之旅》,它是音乐壳里的一门课程,以原创动画故事的形式,带着小朋友认识各种动物家族,每个家族都有擅长的器乐类型,从而去了解20几种乐器。
整个课程一共有29节课,包含9节主课+12节器乐文化小故事+5节家长课+3节亲子音乐
音乐绘本,乐器闪卡,连一连,涂一涂,圈一圈的操作卡
这门课程的一大特色是AI互动游戏种类丰富,却又不花哨,界面简洁唯美,所以很有趣。
AI互动游戏
这样学了一段以后,效果不错,女儿对各种乐器都有了一点认识,我特意给她找了网上的演唱会听,她能认出很多乐器,也不再反感学乐器。在9节主课以后,还有个专属于小朋友的课程报告。
小朋友的课程报告
我认真地学习了《器乐王国之旅》里的5节家长课,也在一度甄选的家长qun里和其他宝妈交流,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原来音乐启蒙≠学习乐器!直接给孩子学乐器就相当于一个孩子还没有怎么听过大人说话,没学会说话,就要开始学习演讲一样。
可是这会不会是一家之言?我向各大公众号以及和各种音乐老师们寻求关于乐器启蒙的建议,又在一度甄选APP上查看了各位宝妈的在线选课日记。结果发现还真的是!天啦!我竟然误了孩子这么多年!
我给丫头的音乐启蒙太少了,所以她才会在试听的时候对钢琴提不起兴趣。音乐诉诸于听觉,是声音的艺术。可以不学乐器,但是却不能不听好的音乐,不能不做音乐启蒙!如果要学乐器,好的音乐启蒙更加重要!
我们的音乐壳使用感受:试唱练耳不枯燥,但老师表演有点尬……
打开音乐壳的APP,在右上角可以选择大类:音乐素养类,尤克里里类,非洲鼓类,音基考级,每一大类下都有必修课和辅修课。
课程这么多,先上哪些课呢?
老师发给了我2张它们的音乐启蒙路线图,并给了一些意见。
综合考虑女儿已经6岁了,但之前音乐启蒙不多,所以我没有开始乐器的学习,而是先把精力放在了趣味乐理视唱练耳和奥尔夫乐器上。视唱练耳可以说是专业音乐教育的根基。练耳是童子功,我女儿已经6岁了,所以我把视唱练耳作为第一主课。
视唱从字面上来看就是简单的识谱即唱,实际上它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如音准、音程、旋律、节奏、和弦、和声、调式、调性、力度、视谱等等,同时还包括了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达等综合性练习。
练耳,基础-听出音程,音阶,和弦,和弦走向,旋律,节奏;进阶-听出相对调式,音色,和声,和弦转位,八度,速度。
门外汉临时抱佛脚的高强度学习,让我将它浅显理解为识谱即唱,就是视唱;能听准音,就是“练耳”。也让我了解到它的重要以及枯燥!有人说,“只要不让我学视唱练耳,我可以24小时不间断练琴,多久都可以。”
音乐壳的视唱练耳分为初级和中级课程,不枯燥的原因在于丰富的游戏……
初级课程共16节教学内容,每节包括1节主课和1节配套练习课,共32节课
课程以COCO的音乐花园为故事背景(COCO就是音乐壳APP的logo小鸡),和器乐王国的形式类似,背景是动画形式,COCO也是个卡通角色,但老师是真人,在老师和COCO的对话中讲解音乐知识。
每讲完一个知识点,会以过关游戏的形式来练习。游戏是穿插在课程当中的,只有通过了才能继续学习。通常一节课会有3到4次游戏。虽然这种方式孩子还挺能接受的,但老师的表演太不自然了,和动画创设的情境配合不是特别默契,感觉有点尬!所以严格来讲,这个方面当然是不满意!
音乐壳的视唱练耳作为一门乐理课来说,能做到不枯燥就是得益于丰富的过关游戏,比器乐王国的游戏种类更多,粗略算算十几个不止!有的过关游戏太难,但音乐壳的设计比较人性化,小朋友连续三次都没有通过的话,可以选择继续学习。没玩够的话,每节课有个课后练习,里面都是本节课的过关游戏,可以单独再玩。
课后练习界面
前14节是没有视唱的,从第15课开始有视唱练习,系统会从音准,节奏两方面给孩子打个分,生成一个评分报告。
红色是唱错了,绿色和黑色原谱的差距就是唱早了或者晚了
视唱是我家所有过关游戏里通过率最低的,经常会哭着说过不了关,一般C偶尔B,现在已经能经常B偶尔A。进步明显,老母亲很欣慰。
我们的音乐壳使用感受:奥尔夫打击乐也很有趣,女儿最喜欢家庭小乐队的部分
奥尔夫打击乐一共有25节课。1节序章,16节主课,8节家庭小乐队表演课
课程需要用到7种奥尔夫乐器,响板,双响筒,串铃,手鼓,沙蛋,刮鱼,三角铁。我家弟弟刚进入可怕的2岁,亏得这个袋子,让它们大部分还没有丢(还是少了一部分)。
奥尔夫乐器
我们目前学到第8课。每节课都包括4部分:
表演:通常是老师和COCO表演,有时候是和其他卡通角色。
介绍乐器用法:一节课有时只介绍一个乐器,有时候会有好几个。
介绍谱子:是直接画着乐器的谱子,一看就懂怎么敲
教唱:老师既会单句单句教唱,也会整首一起教唱。
课程包含的4部分
奥尔夫打击乐虽然是实物演奏的课程,但AI互动游戏的乐趣一点也没降低,送COCO过河,拖车小游戏,小小演奏家,吃彩虹糖,创作小舞台等游戏都很有趣。
AI互动游戏
有些主课的后面会紧跟着一节家庭小乐队课,家庭小乐队的课程是两个老师合作表演的。
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是,老师在教授完一种方法以后,不会说就该这么敲击,这么表演,而是示范更多的表演方式,鼓励孩子们感受音乐,表演出自己的方式。女儿最喜欢的就是这部分,可以全家人一起表演,但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她一个人自娱自乐,因为弟弟是一阵风行踪不定,爸爸是一座山一动不动……
谢博士的体态律动课是给我家二宝选的,它是我最喜欢的课
谢博士的体态律动课是新上的课,目前我们只看了两节课——回归音乐的本质,用身体感知音乐,启发孩子把乐曲的感情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节奏和声音。
在跟随音乐舞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各种基本元素,音色,音高,音阶,音程,不同的调式,不同的曲风和节奏律动等等。这正是我们家缺乏的!
这个课其实是给弟弟挑的,但弟弟这阵风真的没法静下来上课,他最喜欢的永远是这段小跑,所以课程基本无进展,好吧,慢慢来。
个人觉得体态律动课,线下的优势是互动方面会更好一些。线上的优势是:一方面师资更好更专业,另一方面可以教会家长。我就是那个受益的家长,以前线下早教课也会涉及奥尔夫音乐和体态律动部分,然而我当时根本没懂,毕竟只是机械的跟着老师敲敲打打走走跑跑,听了音乐壳的讲解以后也略懂一点了。
音乐壳的课给我这样的小白妈妈开启了一扇音乐之门,但还是有些缺点
使用音乐壳一段时间以来,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不是孩子的进步,而是孩子因为音乐壳更加喜爱音乐了。虽然对音乐壳有感激之情,但音乐壳还是有一些缺点。比如说老师表演不自然,再比如账号突然出问题,说登录异常,只能请老师解决……但还是非常感谢音乐壳推出丰富的、应有尽有的课程体系,给我这样的小白妈妈开启了一扇音乐之门。
非常感谢我们一度甄选用户的分享,希望可以给想要让孩子进行音乐启蒙的家长一些帮助。也欢迎大家登陆一度甄选APP查看各个课程的家长日记、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