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典藏再现!抢救性复刻93版古典吉他技巧与表现教程

《古典吉他技巧与表现》93版教程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吉他学习资料,它详细介绍了古典吉他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为了保留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复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您完成这项工作:
1. "版权问题":首先,确保您有权进行复刻。联系原作者或出版方,获取授权或许可。
2. "资料收集":寻找原版教材的实体副本或电子版。可以通过图书馆、二手书市场、网络资源等途径。
3. "数字化处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扫描、OCR(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以便于后续编辑和排版。
4. "内容审核":对数字化后的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排版设计":设计新的排版,考虑到原书的风格和现代阅读习惯。可以使用专业的排版软件,如Adobe InDesign。
6. "校对与修改":对复刻后的内容进行校对,确保没有错别字、格式错误等问题。
7. "印刷质量":选择合适的印刷厂,确保印刷质量达到原版教材的水平。
8. "宣传推广":通过社交媒体、音乐论坛、吉他爱好者群体等渠道进行宣传,吸引潜在读者。
9. "限量发行":由于是复刻版,可以考虑限量发行,增加其收藏价值。
10. "售后服务"

相关阅读延伸:绝版典藏教程—93版《古典吉他技巧与表现》抢救性复刻

我学习古典吉他大概是从1986年开始,当年的吉他刚刚从“流氓乐器”的定位洗白没几年(此前有人在大街上聚众弹吉他片儿警是有权力没收的),那个时候会古典吉他的人不多,谈起流派大家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马路派”,北京的所谓“碴琴大会”也是始于我学琴之前几年。

各路人马按居住地分组,约好个地儿,在大街上叫着劲的比赛,看谁弹得好——其实就是看谁错的更少,相对更靠点儿谱儿。吆五喝六儿的一通和呱噪,赢了的洋洋自得,输的一方蔫头耷脑,认输砸琴。由此引发争端,“风雅”演变成“疯咬”的事儿也时有发生。

落败一方定然不忿儿,邀人助拳自然是常态,偶尔现身个把“世外高人”,众人定争相群往围观。每遇到此等状况,基本就不会有胜负之分了——所有人都被高人的技艺折服,化干戈为玉帛,寻个路边摊一杯泯恩仇去也。

现在想来当时被大家公认的所谓“高人”,都是初窥古典门径的吉他手。当时已经有了古典吉他的萌芽,我的启蒙老师就是那个年代的“世外高手”之一,什么《传奇》、《回忆》、《魔笛》、《霍塔》、《大讲堂》信手拈来,而且表现得绝对够得上专业水准,当时的古典吉他教师凤毛麟角,完全是无师自通的节奏,回想起来不由令人佩服。

到了87年左右,北京有了陈志老师开办的“程志”古典吉他学校,并且在电台也录制播出了陈老师的广播课程,“程志”的教程复印版也渐渐在坊间流传,大家总算见到正规的讲义和五线谱练习曲了。此外还有一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卡尔卡西古典吉他教程》,可能是那个时代一般人能找到的全部资料了。

1993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教育节目播出了陈老师的电视讲座《古典吉他技巧与表现》,国内第一次出现了系统、全面介绍古典吉他的专门论述。当年电视上负责教学演示的杨雪霏、白璞、李洁以及后来的陈姗姗,相继在国际比赛上获奖,把始于87年左右的古典吉他热潮推向了高峰。印象中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95年左右,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吉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由于时隔太久,陈老师的这套教程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尽管受到时代的局限有些技术和理念上的论述有了新的观点,但是并不妨碍初学或者喜欢古典吉他的朋友们整体了解古典吉他的概况。为了纪念那个黄金岁月,留住经典著作,特将此教程按原来的章节分期发布,也算是给关注吉他微刊的各位朋友们学习古典吉他略尽绵薄之力。

视频加载中...

本教程共分十八讲,原版视频资料采用的是录像带,转制成数字格式清晰度略有欠缺。另外,网络上的版本不是图像模糊就是单声道,现处理成左右双音轨,观看之时听觉上会舒服很多。

配套图文教程由笔者在2003年重制,书中的大部分图片都经过了适量化重绘,比扫描版要清晰很多。照惯例发布在微刊的魔法商店,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访问阅读。


发布于 2025-07-21 09:12
收藏
1
上一篇:吉他大师刘天礼离世,中国传媒大学发布讣告,万千学子共同悼念 下一篇:有弦相聚,不绝于耳——探寻音乐的魅力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