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乐器产业奏响“新乐章”,创新驱动,共谱发展新篇

漳州,作为中国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在乐器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呈现出“弹出”新乐章的繁荣景象。以下是漳州乐器产业发展的几个亮点: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漳州乐器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乐器制造、研发、销售、出口等多个环节。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漳州的乐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创新能力提升":漳州乐器企业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近年来,漳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漳州的乐器产品在音质、手感、外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3. "品牌建设取得成效":漳州乐器企业注重品牌建设,形成了“闽南风”、“漳州琴韵”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4. "市场拓展成效显著":漳州乐器产品远销全球各地,包括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不断拓宽市场空间。
5.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漳州乐器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涵盖了原材料供应、乐器制造、包装、物流、售后服务等环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为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6. "人才培养与引进":漳州乐器产业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设立职业技能

相关阅读延伸:漳州乐器产业“弹出”新乐章

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乐器企业共有8家,主要集中在金峰开发区,产品涵盖吉他、尤克里里、钢琴、传统大鼓、鼓棒等。2018年总产值达4.22亿元,相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长。

“现在全市共有乐器相关企业40余家,发展出多种乐器产销基地及配套乐器配件产业链,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吉他生产基地,是漳州文化产业的一张烫金名片。”漳州乐器商会会长吴顺南说。

得益于对品质的不断追求,我市乐器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提升漳州乐器行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企业间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漳州汉旗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团东表示,目前虽然漳州乐器产业规模不大,但从生产销售到培训、旅游观光,乐器产业拥有庞大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南靖县丰田镇夏贝尔钢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进行钢琴组装。 谢威 摄

福建夏贝尔钢琴

十指春风扬新声

10月25日,笔者走进福建夏贝尔钢琴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架架钢琴整齐排列,工人正在对钢琴键盘进行安装、调试。“这几天,我们正生产800台G20型号钢琴,这批钢琴将销往国外。”福建夏贝尔钢琴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陈庆芬说。

福建夏贝尔钢琴有限公司是斯坦伯格钢琴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2013年,夏贝尔钢琴落户南靖县丰田镇凤安村,拥有12条标准工艺流程生产线,并与德国钢琴技师协会共同建设一条德国工艺生产线。企业拥有斯坦伯格、夏贝尔等5个品牌。

“今年,我们对生产车间进行改进,投入500多万元,把普通车间改造成恒温生产车间,让恒温抽湿贯穿生产的整个流程。”陈庆芬介绍道,恒温生产车间生产出来的钢琴,能够有效消除极寒天气所带来的影响,满足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客户需求。

“生产一台钢琴需要近万个零件和几十道调音工序,需要对每一个琴槌的敲击力度反复调整,达到最佳的出厂状态。”陈庆芬说,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总部的德国钢琴技师经常到厂里指导钢琴制造的各个环节。前阶段,夏贝尔钢琴生产车间根据德国钢琴技师的建议,对钢琴的音板弧度进行改进,让钢琴的音质更加纯正。

技术工人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基础。早在公司初创时期,夏贝尔钢琴就与南靖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从学校的精密机械专业中,征求一批在校生,到厦门厂区实习实训,毕业后可选择入职企业。2016年,夏贝尔钢琴与南靖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开设钢琴制造与调律专业,首届对外招生36名。南靖县通过牵线企业和院校,联合设立专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有效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

雅歌乐器生产车间内调音师正在为吉他调音准 郑文典 摄

雅歌乐器

弦琴纵横两岸阔

手指拨弄间,悠扬琴声指上听。近日,笔者穿行在雅歌乐器(漳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着加工、打磨、调试吉他,一旁排列整齐的吉他正等待调音师调校。

雅歌乐器(漳州)有限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位于芗城区金峰经济开发区内,是一家专业从事吉他设计加工的企业,拥有YAKO等自主品牌。“生产一把吉他,共有200多道工艺流程,有些工艺如装弦、粘下马、调音等,都只能人工操作。公司一年能生产电吉他13万把,木吉他6万把,主要出口欧美,年产值约1.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吕孟哲介绍道。

谈起企业发展,吕孟哲说:“最早来开发区落户生产吉他的是雅歌和玉丰两家台资企业。”1992年,玉丰乐器公司在金峰开发区落户后,生产出漳州第一把吉他。

说起吉他和漳州的不解缘分,吕孟哲打开了话匣子,他表示,乐器厂原先在台湾高雄,1993年扩大经营,打算到大陆投资办厂。期间,已先落户漳州的玉丰乐器老板他父亲到漳州看一看。“到了漳州后,发现这里风土人情和台湾一样,大家都讲闽南话,非常亲切。”吕孟哲说,于是他父亲就决定把工厂落户在这里。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在雅歌和玉丰乐器等台企的带动下,漳州乐器产业越做越大,集聚效应凸显,并培育了一大批乐器行业人才。

谢建东制古琴 王文强 黄志禄 供图

古琴制作传承人谢建东

斧凿古调念一心

十年前,一名斫琴师来到长泰后坊村。他在一棵葱郁的古树下休息,眼前是一湾溪水,从山脚下汩汩而来。

近处,溪边一头老牛,埋头吃草,闲闲地甩着尾巴。远处,是斜斜的青山,几点白鹭缀在其间。这位斫琴师内心有了波澜,要不古琴的家就安在这里了。

2010年长泰龙人古琴文化村正式奠基,非遗古琴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建东开始亲手打造梦想中的古琴家园:古琴制作坊、龙人书院、古老的大樟树、荷香馥郁的荷花池……一步一景,一物一情,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建筑小品,谢建东以手中的斧与凿,刻划着他的文化情怀与人生梦想。

众所周知,攻克琴材稳定性是难关之一。为此,谢建东通过大量的古琴样本分析,结合传统斫琴文献资料,创造性地将现代的木材改性技术应用到古琴制作上,花费四年时间,改良琴材的品质,降低木材的吸湿性和吸水性,提高尺寸稳定性、生物耐腐性和耐气候性。经过稳定性处理的琴材斫制出的古琴,能够很好地适应南北不同的气候环境,一举解决古琴易塌腰拱背、变形开裂的问题。

在攻克琴材稳定性难关之后,他组织众多学者、专家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共同研发出“龙人冰弦”。“龙人冰弦”以高强度合成纤维丝、真丝及尼龙丝制作而成,恰好具备了丝弦音色古朴,钢弦耐用稳定的优点。此外,“龙琴”的髹漆工艺根植于福建深厚的漆艺文化历史,将诸多传统髹漆技艺融入古琴的灰胎、面漆制作中。花费近两年时间确保其工艺品质,使得古琴能够传世。

古调且自爱,今人仍多弹。谢建东说:“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除了音乐之外,它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精神。”

古调传世远,指尖觅知音。2019年9月29日,来自“一带一路”国家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官员研修班的38名学员到访龙人古琴,学习与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古琴文化。

目前,龙人古琴围绕古琴文化,开发出古琴蒙学、斫琴工艺文化、戏剧、传统武术、书法绘画、木工陶艺、剪纸等传统文化课程。在未来的十年发展规划中,龙人古琴除与闽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办音乐学(古琴方向)成人本科外,计划兴办一所古琴艺术职业高中,设立的人才培养方向有普通高考、古琴师资、古琴制作、酒店管理等专业,并结合书法、绘画、曲艺、茶艺等优秀传统艺术,全面培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来源:闽南日报

备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编辑:洪婷婷

欢迎在漳州微信矩阵、今日上做品牌宣传,开业广告,产品推广,各种活动直播等,联系电话:18359614989(+微信同号,请备注“推广”)

海峡导报漳州地区微信矩阵

发布于 2025-07-21 01:14
收藏
1
上一篇:吉他木材探秘,种类、分布、特点与应用场景解析 下一篇:吉他品质揭秘,材料决定音色,三要点来自Finger乐器教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