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
诞生于近四十年前
被大家争相传唱的这首
《在希望的田野上》
顺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红遍祖国大江南北
孰不知,歌中描绘的
“希望的田野”
指的是温江的万春镇!
歌词创作源泉来自温江
这得从1978年说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全面改革春风首先从农村吹起。短短几年,中国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劳动积极性大大提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时任《歌曲》月刊编辑的陈晓光先生,在安徽、四川等地农村体验生活,他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发自心底的喜悦,深切体会到了祖国大地日新月异的活力。
“春气为诗人所觉”,1980年,当陈晓光先生来到温江的万春镇幸福村,有感于农村的巨变,也被眼底的田园美景深深折服,于是激动地挥笔铸就了歌词《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这样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如何不令人向往,如何不给予人希望。
一首佳作应该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真诚抒发。陈晓光说,虽然歌词写出来所用时间不长,但这思想和情感却在胸中酝酿了二三十年。
▲陈晓光
陈晓光也不止一次说过,“《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温江的影子;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灵感来自温江……”。
当年对温江万春镇田园风光、乡土风情的无限感慨,和对改革开放后农村新气象、新面貌的由衷讴歌,共同成为这沸腾情感和创作灵感的迸发点。
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2018年陈晓光重回温江,再度见证他笔下的这片希望的田野,是如何让希望延续,让理想永恒。
温江不仅成为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主战场,更是全面助推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彩。
▲温江智能温室大棚
当陈晓光来到万春镇
走过幸福田园湿地公园的绿道
看到公园林盘、新型社区、蓬勃产业
不禁屡屡感叹
“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缘何“希望”在此
温江区,隶属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中心城区之一。地处天府之国腹地,以“四河穿流、江水温润”而得名。温江区历史悠久,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发祥地,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设置温江县,距今已1464年。因其自古土地丰饶、农业发达、百业兴盛,素有“金温江”的美誉。
2018年,温江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545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连续7年位居
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从2008年开始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使温江农村走上了“确权”之路,更为温江农村人民打开了致富之门。主要做法是:对农村土地、房屋、林木所有权、使用权等权属关系全面清理确认,明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占有权、利益分配权、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权,确立农村物权基础。
“确权”之后,温江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扶持、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万春镇的百姓极大地获得了改革红利。据万春镇幸福村的党总支书记郭建平介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温江经验”就是,使原本沉睡的资产,通过确权、颁证、入股、流转、经营和分红等一系列复杂而艰难的环节,被彻底激活,实现了从“本本”到“本钱”、资源到资本、寸土变寸金的“华丽转身”。
2008年以前,幸福村村民经济收入较低,人均收入仅4千多元,集体资产9万多元。通过10年的努力,幸福村经历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564元,高于全区平均收入,集体资产突破2亿元。
同时,通过建立新村,鼓励返乡创业,幸福村吸引了大量外出劳力回乡,也解决了部分村内老龄人员的就业问题。
只有农民的收入高了
荷包鼓了
幸福村才更加幸福
温江才更有希望!
洋溢幸福的村落
万春镇幸福村,在经历了农村土地确权改革后生出了全新的希望。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综合整治,建设了独具川西林盘民居风格的“幸福田园”新农村综合体。成为了网红打卡旅游目的地。
步入幸福村,绿树、鲜花、小居、清泉……映入眼帘。
幸福村以田园、林盘、水系、花木为依托,将农房建设与一、三产业互动,发展田园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启了村民“工作在园区、居住在社区、生活在景区”的田园乡村生活模式,形成了“林水相依、产村相融、产居一体、富有特色”的田园旅游乡村风貌和新型城乡形态。
▲幸福田园鸟瞰图
▲标准化花木基地
幸福村坚持农创、农养、农旅同步发展,乡村产业链条日趋完备、产业功能逐步完善。建设了悦满中心、陌见民宿、火车文化体验园、汽车主题酒店、沁园村舍、幸福驿站、汪小仙的音乐花园等特色主题体验项目。
▲火车主题文化体验园
▲汪小仙的音乐花园
▲陌见民宿
▲幸福田园水立方公园
村里还有幸福集市,共有14个摊位,主要展示、销售一些紫土豆、微盆景、五彩胡萝卜等创意产品、“幸福伴手礼”等旅游产品和特色土产......
多业态并举,人产乡融合
幸福村打出自己的品牌
先后获评“中国农业公园“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全省首批“四好村”
“幸福田园”还成功创建为
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歌声继续飘扬
当年陈晓光在温江农村生活采风,还创作过《竹林小院,我的家》和《这年头》两首歌词,无不洋溢着川西农家生活的意趣。
2018年陈晓光重回温江万春镇幸福村,对幸福村等地发生的变化感慨万千,深情写下了《又见温江》。这是对温江的深情厚谊和充分肯定。
又见温江 远山近水 花园城乡
又见温江 日新月异 幸福荡漾
此行陈晓光还参观了位于温江公园内的光祈纪念馆。光祈纪念馆是为纪念现代中国音乐学的开拓者王光祈所建。如今,幸福村秉持王光祈“音乐救国”理念,提出音乐振兴乡村的发展路径。
▲王光祈像
万春镇与音乐的这份不解之缘,加之其自然肌理、生态资源、人居环境与音乐相生相融,给予了她新的发展理念。
当前,万春镇正积极将幸福村打造为音乐艺术村,构建音乐场景、消费场景、文创场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新动力,孕育乡村音乐的沃土。
漫步幸福田园,随处可见与音乐相关的小场景:汪小仙的音乐花园、古筝文创坊、古装竹筏音乐等。
▲古装竹筏音乐
幸福村打造了谭学胜教授声乐大师工作室、纪敏佳流行音乐人才培训工作室、王鹰吉他工作室,指导和推动音乐艺术村落的打造,持续提升幸福田园音乐底蕴,增强影响力。
幸福田园已经建成幸福艺术中心、音乐广场、风铃廊等音乐场景,承担音乐集会、乡村路演、文化展览、文创产品展销等功能。
▲幸福剧场
幸福田园还定期举办乡村歌手大赛,丰富村民生活,培养音乐气质。
▲万春·幸福田园乡村歌手赛
未来,一个区别于成都五大音乐小镇,具备浓厚田园气息的乡村音乐艺术村落的形成,将指日可待!
我们世世代代
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
我们世世代代
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来源:城市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