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贵州小县城3年蜕变为中国吉他产业新星的神奇之路

贵州这个小县城能在短短3年内成为中国重要的吉他生产基地,可能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可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为吉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产业基础":该县可能原本就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如木制品加工、手工艺等,这为吉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和劳动力。
3. "市场需求":随着国内音乐市场的扩大,吉他作为乐器之一,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这个小县城可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机遇。
4. "产业集聚":通过吸引相关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5. "技术创新":可能通过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提升吉他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6. "品牌建设":通过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7. "人才培养":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吉他制作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 "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吉他制造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 "人才培养":设立吉他制作培训班,培养吉他制作人才。 - "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 - "品牌推广":参加国内外吉他展览会,提升

相关阅读延伸:解密!贵州这个小县城如何只用3年,成为中国重要的吉他生产基地

从引入首家吉他企业到年销售300万把吉他,成为中国重要的吉他生产基地

贵州的这个小县城仅用了3年时间

这里就是——正安

说起正安与吉他结缘,就不得不提这个人——郑传玖

郑传玖是地地道道的正安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正安“300娘子军南下广州番禺务工”,成为全国有组织外出务工的先例。也就是从那时起,很多正安人在珠三角打工创业、站稳了脚跟。郑传玖,就是其中一员。在吉他厂,他从一名普通员工干起,兢兢业业,奋力打拼,七八年后,被提升为厂长。

3年前,正安县正在为引什么企业、装什么产业犯愁,为此,县委、县政府专程到正安劳务输出最密集的珠三角地区开展摸底调研、招商引资。

无意中发现,我们出去的很多外出务工人员,有3万以上是从事吉他产业,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里面有行业老板,有中坚技术工人,也有一线的生产员工,这是一个丰富的人力资源。

——正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谢劲松

趁着广东一些产业“腾笼换鸟”的时机,县里确定了发展吉他产业,此时多年在外漂泊的郑传玖,也是对家乡正安充满了思念,听闻家乡在招商引资,他决定回来看看。

如果我是本地人都不回去的话,别人他也不敢来这个地方。

——遵义神曲乐器制造公司总经理 郑传玖

2013年,郑传玖回到正安创办了神曲乐器公司,他也成为正安吉他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总是不那么容易,郑传玖刚刚回到正安时,当地的厂房还没有建成,没有厂房,再好的项目也无法投产,这让郑传玖犯了难。就在此时,正安经开区管委会想出了办法,把办公楼腾出来,无偿提供给郑传玖他们当厂房。就这样,正安吉他园区里的第一家吉他厂,在管委会的办公楼里,开工了。

我就想第一个来尝试一下,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做好了,也便于我们地方向外推广。恰恰就是这样,经过我一回来过后,这些朋友一起过来,大家在这个地方抱团发展。

——遵义神曲乐器制造公司总经理 郑传玖

郑传玖带头尝试,引来朋友圈的跟进。第一个跟过来的就是郑传玖的老朋友,在广东的合作伙伴魏友兵。

在郑传玖的推荐下,2014年,魏友兵带着设备来到了正安吉他产业园区。当时,园区一期20万平米标准厂房刚建成,本来应该是郑传玖的厂子最先入驻,但是,为了留住朋友,郑传玖决定让魏友兵的厂子直接“拎包入驻”。投产一年时间,魏友兵的赛维尼亚公司就销售出近20万把吉他。

引来一个企业,聚集一个产业。通过这样的以商招商,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

贝加尔公司就是去年3月刚刚创办的,老板也是地道的正安人——赵山。

3月创办公司,5月就已经有两条生产线落地投产,每天可以生产400把吉他。有着近10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的赵山,创业之初就定下了网络营销的策略。7月底,赵山在天猫和京东上开办了直营店,在去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两天,这家初创企业就销售出15000把吉他。现在,赵山的贝加尔公司也是园区内唯一一家产品全部在线上销售的企业。

尤克里里(夏威夷小吉他)的产品,从开始销售到现在,我们已经挤进全国吉他网络销量排名第一。国内的市场是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

——贵州贝加尔乐器公司总经理 赵山

产业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强。在正安吉他产业园,零部件厂、纸箱厂、印刷厂等吉他配套企业也随之而来。

现在,正安吉他产业园已经有11家企业进驻投产,让当地3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业。

2016年,园区的吉他销量达到300万把,实现产值30亿元,都比2015年翻了一番,也成为全省100个产业园区中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

为了把正安的吉他产业做得更大,这里的“吉他人”,又在信心满满的谋划着未来,他们有的忙着创品牌,有的在搞产品差异化,还有人已经开始计划上市……短短3年时间,吉他产业在正安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无中生有”,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只要把眼光放得更远、放得更长,只要拿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找准了时机,看准了切入点,一头扎下去干,哪里又会是寸草不生的荒原呢?

(了解贵州动静,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动静贵州)

发布于 2025-07-17 17:15
收藏
1
上一篇:奇葩说辩手再引热议,祸从口出引网友炮轰,这次惨遭全网骂声一片 下一篇:什么?吉他也能助脱贫?姚晨大鹏亲证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