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奇店,专卖“垃圾”二手店首月营业额突破8000元

成都这家二手店专卖“垃圾”开店首月营业额8000多元的消息,可能指的是一种独特经营模式的二手店。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一些可能解释:
1. "独特定位":这家二手店可能专注于收集和销售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垃圾”但仍有价值的物品,比如旧书、旧衣物、古董等。这种独特的定位可能吸引了特定群体的消费者。
2. "环保意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二手物品,以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这家二手店可能正好迎合了这种趋势。
3. "高质量筛选":尽管这些物品可能被认为是“垃圾”,但经过店主精心筛选和整理,可能变得非常具有吸引力。高质量的商品和良好的展示方式可以吸引顾客。
4. "社交媒体营销":店主可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吸引了一大批关注环保、喜欢复古风格的顾客。
5. "价格优势":二手物品通常价格较低,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6. "情感价值":有些物品可能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比如旧照片、旧信件等,这些物品对于某些人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总之,这家二手店的成功可能归功于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定位、营销策略和顾客需求。这也反映出二手市场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于环保、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重视。

相关阅读延伸:成都这家二手店专卖“垃圾”开店首月营业额8000多元

2019-11-05 14:06

2019年11月4日,在回收箱内淘来的小人书。在红花南路有一家“闲品再生商店”,负责人陈天亮介绍,店里的商品几乎都是市民放在回收箱里的闲置杂物甚至“垃圾”。图片署名:成都商报-IC photo图片署名: 刘海韵/cdsb/IC photo

2019年11月4日,环保分类回收箱遍布在市内近千个小区门口。

2019年11月4日,负责人陈天亮介绍,来店内消费的大部分是年轻人。

2019年11月4日,在回收箱内淘来的书籍。

2019年11月4日,店内在售的最贵的商品是这把闲置的吉他,标价500元。在红花南路有一家“闲品再生商店”,负责人陈天亮介绍,店里的商品几乎都是市民放在回收箱里的闲置杂物甚至“垃圾”。几个布娃娃坐在进门的正前方,眼睛注视着进店的每一个顾客,只要20元就能将它们带走。门外,刚刚到达不久的几款儿童踏板车依次停放着,尽管早该去趟清洗店,但彩色的车身还是让它们很有竞争力。这是一家“二手商品”店。来到这里之前,“商品”们大多被埋藏在“垃圾”箱里。商店负责人陈天亮将它们带到了店内,希望继续发挥它们的功能。它们以10到20元的均价出售,重新走进家庭。效果似乎还不错,陈天亮算了算,从9月30日正式营业,一个月就卖了8000余元,这就意味着有400到800个“垃圾商品”找到了主人。

责编:樊羽玮

发布于 2025-07-13 00:13
收藏
1
上一篇:张靓颖“追”巡演深圳燃情开唱!经典代表作与影视金曲震撼全场 下一篇:“校园创业新风尚,大一男生寝室理发店崛起,学校倾力打造工作室,收费仅五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