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匠心独运,吉他远销海外,年入十亿创致富传奇!

这个消息体现了中国农民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不仅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也有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制造业传统。农民制作吉他并远销海外,年入10个亿,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创新精神":农民通过学习吉他制作技艺,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产业升级":这反映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侧面,即农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通过学习新技能,进入附加值更高的制造业领域。
3. "品牌建设":通过打造高品质的吉他产品,这些农民不仅在国内市场获得了认可,还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品牌,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 "市场开拓":能够将产品远销海外,说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能够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
5. "政策支持":这背后也离不开政府对于农村产业升级、农民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这一现象是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实践,体现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现代化。通过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关阅读延伸:山东一帮农民制作吉他,远销海外,年入10个亿!

说起乐器的生产,

人们习惯性认为这是专业人士才能胜任的工作,但在山东潍坊昌乐的“吉他小镇”——鄌郚,从事乐器生产的却是一群农民。

小镇吉他远销海外年入10亿

鄌郚镇

是远近闻名的“吉他小镇”,

被誉为“中国电声乐器基地”。

近年来,

鄌郚镇电吉他产量

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

乐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每年达到10亿元,

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世界吉他产业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据当地品牌创始人介绍,

“我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漆艺,

用到制造吉他上来,

把中国的文化做到西洋乐器上来。

通过它把我们中国的非遗文化带到国外去。”

农民调音师一年给近8万把吉他调音

在鄌郚小镇,

吉他和农民,

这两个看似没关系的元素碰

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扛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制琴,

农民变身调音师,

一把吉他音质、音色好不好,

音准是否有问题,

李庆生能精准快速地找出来。

“从本身在家种地,到造吉他,

一年经过我手调的也得有七、八万把琴,

很自豪!”

转自丨闪电新闻

来源: 齐鲁网

发布于 2025-07-09 07:14
收藏
1
上一篇:正安吉他革新突破,制作周期从2个月缩减至1天,引领吉他制作新纪元 下一篇:工行正安支行倾力支持 音乐梦想在金融助力下奏响吉他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