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辉煌再续!800多架新军力显威,空军新一代‘四巨头’震撼问世!”

这句话提到了中国空军新一代的“四巨头”。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空军“三巨头”通常指的是歼-20、歼-16和歼-10C这三种战斗机。这三款战斗机在中国空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分别代表了空军的隐形战斗机、多用途战斗机和先进多用途战斗机。
十年前,这三款战斗机问世,标志着中国空军战斗机体系的重要升级。而现在,新一代的“四巨头”已经成型,这指的是在原有的“三巨头”基础上,可能加入了新的型号或改进型战斗机。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新一代“四巨头”的猜测:
1. "歼-20B":作为歼-20的改进型,可能具有更先进的雷达系统、电子战能力和隐身性能。 2. "歼-16D":歼-16多用途战斗机的电子战型号,可能配备了更为先进的电子战系统。 3. "歼-10C":歼-10C可能已经进行了升级,拥有更强大的武器系统和航电设备。 4. "歼-35":这是一款尚未公开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可能将成为中国空军的第四款“巨头”。
具体到“800多架”这个数字,这可能是指上述四种战斗机中至少有一种的产量已经超过了800架。这样的产量对于任何一种现代战斗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显示出中国空军对于这些型号的重视和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型号和数量可能会有所变化

相关阅读延伸:800多架!空军“三巨头”问世十年后,新一代“四巨头”已成型!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从2015年开始,国产歼-20A、歼-16和歼-10C先后量产服役,并凭借不俗的性能和装备规模,成为著名的“空军三巨头”。转眼过去十年时间,新的“空军三巨头”,甚至是“四巨头”已经露面,不仅距离服役只剩一步之遥,而且地位也完全不同。

▲严格来讲,歼-16和歼-10C都算是歼-20A的辅助

在上一代“三巨头”里,歼-20A属于四代空优重型机,水平非常出色,到现在外界仍不能明确其性能上限。歼-16作为四代半双座重型平台,弥补了空军远程打击力量的短板。歼-10C相比另外两者处于下风,最大的优点其实是价格便宜,能迅速扩充空军先进战机规模。到目前为止,这三者装备总数量已经超过800架,其中歼-10C已经停产,而歼-20A和歼-16的生产也步入尾声。最有趣的一点是,这三者动力系统都是从早期进口的AL-31F,逐渐过渡到国产涡扇-10。

▲歼-20A的产量问题一直很受西方关注

新一代“三巨头”里,原本外界认为,顶替歼-20A位置的是三发重型歼-36,现在看起来其实是北方的歼-50——后者才是继承双发布局,以制空作战为核心的六代平台。歼-16的双座多用途思想,则由歼-20S继承,只不过这次不再是凭借载弹量保证战斗力,而是借助无人机的支援。从技术上来说,这属于F-15E问世近四十年后,全球空战装备的又一次蜕变。由隐身无人机搭载大尺寸武器、弹药,配合有人驾驶战斗机作战,未来将是主流。

▲歼-20S的服役过程会比歼-20A精彩很多

至于最后一个“巨头”的位置,则属于歼-35A。歼-35和歼-50性能差距巨大,又在同一时间试飞,哪怕是不同阶段试飞,也是非常蹊跷的事情。而上一次出现这种局面,其实是歼-20A和歼-10C。而既然歼-10C能得到空军认可,那么歼-35A自然也可以——军方对于隐身战机的渴求,是一点都不逊色当年对四代半战机的需求。至于歼-36,到现在大家也没弄清楚其核心设计理念,但三发布局加上硕大机身带来的结构,肯定不是空优设计,比歼-50更强是必然的。

▲歼-35A比歼-10C强的地方在于舰载应用和出口

按照这一阵子中航工业有意无意透露的信息来看,歼-35A和歼-20S,应该会在这两年内开始量产,届时歼-20A和歼-16的交付也将告一段落。其主要用来取代本世纪初装备的四代早期型号,也就是歼-10A、歼-11A和苏-30MKK等(目前仍未完全退役的歼-7、歼-8,则是歼-20A和歼-16负责的范围)。歼-50的试飞速度很快,布局也很新颖,但作为六代机,怎么着也得2030年才初步成熟——这恰好与上一代“三巨头”的发展节奏很像。

▲歼-10A还有可能卖二手,歼-11A就不可能了

歼-36的情况和歼-50类似,因此,大约在2030年,国内将会出现南北同时开工生产两款主力战机,且都分属五、六代,还形成轻重搭配,使用不同动力的辉煌场景。到那一刻,中航工业就真的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将整个战斗机装备体系推到世界巅峰。此外,在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甚至是大型无人机领域,国内也有肉眼可见的成绩,届时也会随着国产五、六代机的成熟而登场,那将是比歼-10CE击败“阵风”更震撼的一幕。

▲换句话说,歼-10CE只是开始

从国内引进苏-27SK至今,已有30多年,这段从周围国家都装备四代机,国内长期只能指望歼-7、歼-8开始的历史,到现在看起来已经有点沉重。新生代审视这个过程时,恐怕很难理解当时舆论对国产航空发动机,乃至国产战斗机的纠结态度。而对于亲身走过这一过程的经历者来讲,看着国产战斗机一步一步走到世界之巅,真有种此生足矣的感慨。

发布于 2025-07-07 08:15
收藏
1
上一篇:最前线 | 巨湾技研XFC极快充电池行业首测,平均充电倍率突破8.8C新国标 下一篇:3K价位段国产平板横评,打破Mac垄断,国产平板也能挑战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