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或箫)音准掌控,超越校音器,探索音乐之韵

确实,笛子(或箫)的音准不仅依赖于校音器,还涉及到多个方面:
1. "笛子本身的制作":笛子的材质、形状、长度、指孔的分布等都会影响其音准。即使是同一品牌和型号的笛子,由于制作工艺和材料的不同,音准也可能有所差异。
2. "演奏者的技巧":演奏者的吹奏技巧、指法、气息控制等都会对音准产生影响。即使是同一支笛子,不同演奏者的音准也可能不同。
3. "演奏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等环境因素也会对笛子的音准产生影响。
4. "调音方法":除了使用校音器,演奏者还可以通过听音、试音等方法来调整音准。
5. "演奏曲目":不同的曲目对音准的要求不同,演奏者需要根据曲目的特点来调整音准。
因此,要确保笛子(或箫)的音准,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练习。

相关阅读延伸:笛子(或箫)的音准并不只是参照校音器那么简单

#创作挑战赛#

笛子的音准除了与乐器本身的制作技艺有关之外,也与演奏者的听觉、演奏技巧的发展状况有关,同时,也与演奏者能否了解和掌握吹管乐器在演奏过程中音高变化的规律有关。

笛管空气柱的空气密度(受温度影响)也决定笛子的音高:笛管空气柱温度低,则空气密度大——音低;笛管空气柱温度高,则空气密度小——音高,高低可差半个音(100音分)之多。

演奏开始的时候,笛管比较凉,笛管空气柱的温度小于肺部温度和气温的平均值,笛子音较低。随着演奏的进行,笛管开始发热,而使笛管空气柱的温度上升,逐渐等于肺部和气温的平均值,于是,笛音升高,由于笛管发热有一定限度,所以,到一定程度以后,笛管空气柱保持一定的温度,而使笛音基本稳定下来。因此,在笛管很凉的情况下定音,吹一会儿时间笛音就会升高,从而破坏了乐队的音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在定音之前将笛子吹热或暖热,使笛音基本稳定下来以后再定音。

演奏所处的环境的气温和定音时的气温可能不完全一样,环境的气温偏高时,应防止笛音偏高;环境的气温偏低时,应防止笛音偏低。

口风、口劲的大小以及受风角度影响着笛子的音准,因此,定音时所用的口风、口劲大小以及受风角度一定要与演奏时相一致,并且,在演奏过程中应特别防止口劲过大而使笛音偏高,尤其是强奏时。

由于笛子在音高上具有一定的可变性,所以,在单独演奏时,脑海中应有该调音高的概念。在与其他乐器合奏时,应与其他音准稳定的乐器保持一致。

由于吹管乐的音准受气流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还须加强在钢琴等固定音准的乐器上的音准练耳训练。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客户端查看)
发布于 2025-07-04 16:14
收藏
1
上一篇:吉他寻伴记,钢琴——或许它是吉他最佳的旋律搭档 下一篇:学竹笛必练的长音技巧揭秘,你真的会练吗?关注笛子君,解锁吹奏长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