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手机架在客厅的绿萝旁,镜头里是斑竹纹的吉他面板,弦钮上还缠着二十年前没拆干净的红绸。按下录制键时,左手无名指的老茧蹭过三品,E调的《南方姑娘》刚响第一个音,窗外的银杏叶正扑簌簌撞在玻璃上——像极了那年她趴在琴房窗台,看他调弦时,发梢落满的春樱。
一、断点的MV
视频发布三天后,点赞数停在78,评论区忽然跳出条新留言:"前奏泛音用的是《未寄出的明信片》吧?A段和弦走向改了。"他端着茶杯的手顿在半空,水纹晃过杯沿,在实木茶几上洇出深褐的印子。那个网名叫"素年锦时"的用户头像,是幅工笔玉兰,花瓣边缘勾着细银线,像极了她大学时总别在发间的银簪。
他想起最后一次在车站见她,她穿米白色风衣,行李箱滚轮卡在月台缝隙里。他想伸手去扶,她却先退了半步,说北京的出版社offer难得。火车鸣笛时,她从车窗递出牛皮纸信封,里面是她写的诗集,扉页贴着他演出时的照片——他抱着吉他蹲在舞台灯里,琴弦反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而镜头角落,她举着荧光棒的手正微微发抖。
二、52岁的弹幕
点开"素年锦时"的主页,最新视频是在书房拍的,砚台旁搁着毛边纸,她正用狼毫写瘦金体,腕间玉镯碰在青瓷笔洗上,叮咚声像极了当年琴房外的风铃。评论区有人问:"老师年轻时学过音乐吧?"她回:"听过一个人弹吉他,把《卡农》弹成了雨落的声音。"
他忽然翻出床底的铁盒,里面压着褪色的演出票根,背面是她用铅笔写的句子:"你的琴弦震碎了月光,我捡了一整夜碎片。"铁盒角落躺着半张合影,他穿着乐队T恤,她扎着麻花辫,身后是学校的香樟树,阳光把两人的影子叠成模糊的一团,像未完成的和弦。
三、晚来的返场
周五晚上他直播弹唱,特意调了当年写给她的曲子。弹幕刷过"大叔好帅""求谱子",直到"素年锦时"的头像亮起:"第三小节的滑音,还是会让琴箱共振吗?"他抬头看向镜头,仿佛能穿过数据流看见她现在的模样——或许眼角有了细纹,鬓角添了银丝,但说起吉他时,眼神应该还像当年在楼梯间相遇那样,落着细碎的光。
他对着麦克风轻笑,指尖在六弦上划出泛音:"当年琴箱里塞满了情书,现在啊......"话没说完,屏幕右下角弹出私信提醒。点开看时,是她发来的照片:窗台上摆着同款斑竹吉他,琴弦上挂着枚银质拨片,背面刻着极小的两个字:阿野。
窗外的银杏叶又开始飘落,他忽然想起毕业那天,她在论文致谢里写:"感谢某把吉他,让我知道旋律可以接住眼泪。"而此刻直播间的灯光里,旧和弦正穿过五十年的光阴,在各自的岁月里,完成了迟到太久的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