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手岁月沉淀,陈彼得式风采,诠释吉他手老去的优雅模样

吉他手老了可能呈现出一种岁月磨砺后的成熟气质。陈彼得是中国著名的音乐人,以其温文尔雅的形象和深情的歌声赢得了许多乐迷的喜爱。如果一位吉他手想要活成陈彼得那样,他可能会展现出以下特点:
1. "稳健的演奏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演奏者通常会更加注重音乐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而非技巧的炫技。
2. "丰富的音乐阅历":岁月积累的经验使得他们在音乐理解和创作上更加成熟,能够驾驭更多风格的音乐。
3. "和蔼可亲的形象":陈彼得以其亲切和蔼的形象受到大家的喜爱,吉他手在年老时也可能更加平易近人,与粉丝建立深厚的感情。
4. "对音乐的热爱":即使年纪渐长,对音乐的热爱依然不减,仍然活跃在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舞台上。
5. "生活态度的平和":岁月的沉淀让吉他手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心态平和,享受生活。
总之,一个想要活成陈彼得那样吉他手的模样,可能是成熟、平和、充满热情,并且对音乐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关阅读延伸:吉他手老了该是什么模样?——“想活成陈彼得那样”

当吉他的声音响起,一个略带沙哑的喉咙,优哉游哉地唱道:“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

有评论说,像听到了“初恋的声音”。

不过,这个“初恋的声音”,是由一个已经74岁的老头子唱出来的。

视频加载中...

你看他摇摆得多轻盈。一条黑色工装裤子,一顶黑帽子,一把白胡子,真是一点都没有老年人的迟暮气。

你看他眼角眉梢里闪烁的俏皮。发肤分明苍老,却像个孩子一样干净,让人忍不住想:等我老了,就要活成他这个样子。

74岁,出走34年。兜兜转转,陈彼得带着自己的初恋——音乐,又回来了。

你不认识陈彼得,没关系,反正你不会没听过费玉污的《一剪梅》。这首歌的作者,就是陈彼得。

老人家有一个极为牛批的过去,效果略等于(周杰伦+方文山)×2。

在邓丽君最火的年头,他横空出世,第一个引入西方的R&B和摇滚,给台湾流行音乐带去升华。

他的第一首歌,《含泪的微笑》,写给了余天。余天红遍大江南北。

接着,他给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刘文正写了首《迟到》,刘文正红遍大江南北。

然后,他创作了《一段情》、《归雁》、《一剪梅》、《几度夕阳红》……高凌风、费玉清、凤飞飞、高胜美、欧阳菲菲等人,红遍大江南北。

歌曲就放到这里,表示作者已经承受不住爸妈那投来的:狐疑中带着一丝欣赏,欣赏中又带着一丝欣慰的目光。

因为名副其实的“一首歌就捧红一个人”,陈彼得荣获绰号“救火队员”,台湾歌坛甚至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谁红不起来,谁红不下去,找陈彼得写首歌,立刻就解决了。

然而,写啥红啥的音乐教父,很快就销声匿迹。在欧阳菲菲的演唱会上,他毫无预兆地中途退场,只留台下观众惊愕一片。

按照他的话来说,是“再站在这里一秒钟,我立刻就爆炸休克”。

按照医院的检查结果来说,陈彼得,患上了抑郁症

没有人料得到,一路顺风顺水,自带“容易体质”的陈彼得,竟会陷入抑郁症的囹圄。

陈彼得是来追梦的。他唯一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情人,就是音乐。

陈彼得1944年出生在成都,3岁跟随父母来到台湾。由于是军人家庭出身,从小受到欧美音乐的熏陶,读书时就自学吉他,梦想着“成为一名歌手,站在聚光灯下”。

读书的时候,他经常趁着午休时间,同学们都出去玩的时候,拿出歌本一首一首地唱。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盒饭歌手”,他对此坦然接受,还当得津津有味。

大学时,他以专业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机械工业,毕业后本可以从事这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他却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背上一把吉他,鼓起勇气,一家家毛遂自荐,要当歌手。

就在他兜里只剩下二百块台币的时候,一家夜总会终于同意了他的面试。而他轻松又充满激情的演唱风格,又很快征服了观众,使他成为台湾本土最早的一批歌星之一。

“歌手也要有社会责任。”

当时的台湾,男女歌手的收入待遇差距极其悬殊,女歌手主持一次有几十万的收入,男歌星可能只有一千。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他成立了至今影响深远的“台湾歌星公会”,目的是扶持优秀的艺人,并督促艺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社会表率。为此,他四处奔走,散尽家财。

但是陈彼得真正想做的事业,是创作。工会的事务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让他创作的时间越来越少,而重复的舞台工作,更让他产生自我怀疑。

他曾经对好友凌峰说:“我不愿意当一个复印机。我每天在复印自己,唱同样的歌,说同样的话,同样的观众,对一个创作者来讲,对我自己来讲,是很大的一个堕落。”

更何况,他在台湾,始终都没有归属感。

他为凌峰写的《吾爱吾国》,因为两岸关系紧张,还没发行,就被当局禁唱了。

他三岁与一岁的弟弟分离,已经四十多年没有见面了。

再怎么红,自己也不过是个背井离乡的异乡人罢了。

欧阳菲菲舞台的聚光灯,成为了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陈彼得的紧绷的那根弦。陈彼得下舞台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不唱了。”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一直都没有回到台湾的舞台。

他回家了。

1988年,陈彼得绕道从日本飞往上海,再从上海回到四川。他见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弟弟,吃到了母亲口中的美味锅盔,有加肉的,有不加肉的,有加菜的,还有甜的。

乡音未改,近乡情怯。能说一口正宗四川话的陈彼得,在成都和重庆一口气开了十多场演唱会,创作的第一首歌,就是《归雁》。

如今的陈彼得,脸上丝毫看不到抑郁症来过的痕迹。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偏生在陈彼得,化作了一阵春风,吹走阴霾,只留下一片云开雨霁。

你看老爷子时髦得紧。

他在广州的某个旮沓角落里,开了一家叫做77G的快餐店,每天卖台式快餐和担担面。

他开了一家名叫喜鹊棚的录音室,窦唯和崔健都喜欢去他那里录音。

他还有自己的个人微博@陳彼得77克,成天给粉丝发自己的帅照,用机车当背景,能帅你一脸鼻血。

他戴着一副蛤蟆镜,一脸坏笑地看着你,卷起一道又一道皱纹,却一点都不让人觉得油腻。

你看着他,会忍不住地想:呀,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奇妙的老头子呢?

率真写脸上,深刻埋眼底,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重新编曲的《迟到》,真是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若不是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怎能在已经70岁的年纪,将初恋那晦涩中透着率真,坦白里略带一点抱歉的感觉,表达得那么精准——“她比你先到。”

相信不少人在《经典咏流传》当中,已经听过了老爷子唱的《青玉案·元夕》。我们都觉得那应该是一首婉词,谁知道他竟会用摇滚来演绎。


https://v.qq.com/x/cover/nkac5drzoyq1xr7/h0026sl6n7i.html(复制链接观看)

但这不是正好吗,豪放派的辛弃疾,本就该用铁板铜琶,唱出冲天豪情,而陈老苍劲中带着一点微颤的声音,又恰到好处地表达出,豪情中的一丝怅惘。

你们看他唱歌的模样,分明有万丈光。

你们看他手舞又足蹈,分明是少年郎。

他正满心雀跃地在写曲,一心缔造下一场,穿越时空的经典,席卷两岸的流行。

舞台会散场,音乐永不缺席。

有的人迟到了,是因为要花时间,把复杂丢下,将纯粹背在身上。

或许在你们眼里,这句话早就被用烂了,会显得很庸俗。但此刻,大概也只有这句话,能够完美概括陈彼得的一生吧: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发布于 2025-06-24 08:13
收藏
1
上一篇:双11新手吉他选购攻略,1000元-2000元性价比吉他排行榜大揭秘! 下一篇:想零基础自学吉他?先看看这个自学指南!